新聞

2021年4月
教育傳媒到校直擊 東華三院黃鳳翎中學 - 2021年4月
誘發學習動機 從創科增值語文能力
東華三院黃鳳翎中學(下稱「黃鳳翎中學」)一直秉持「全人教育」的辦學宗旨,考慮到即使每位學生各有不同,都能發展自己獨有的潛能,在舉辦不同的跨學科學習活動之餘,更推展「賽馬會Maker+創新課程」。李胤鋒校長期望學生在活動中學習相應知識之餘,也能因應需要提升英文能力,裝備和表現自己並推而廣之,發揮東華三院「助人自助」的精神。
MAKER+創新課程 發展CCESR能力
黃鳳翎中學深明要讓學生自發學習語文,單靠英文課堂和日常生活並不足夠,更要為其製造誘因,誘發學生的學習動機。因此,教學團隊透過跨學科課程,讓學生面對實際需要,從而引發學習英文的動力。學校透過優質教育基金重整STEM Lab,並推展初中的常規課程——「賽馬會MAKER+創新課程」。學生在創新的教與學模式下,結合創客教育(Make Education)和設計思維(Design Thinking)教育,鼓勵學生從觀察和感受出發,繼而設計及實踐解決方案,從中培養學生的CCESR能力: 好奇心(Curiosity)、創意(Creativity)、同理
心(Empathy)、自學能力(Self-learning) 及抗逆力(Resilience)、企業家精神和創新能力。
主導權歸於學生 學其所想
李校長表示,「賽馬會Maker+創新課程」的宗旨在於把學習主導權歸於學生,讓他們「學其所想」。學校鼓勵學生「走出社區」,透過考察和訪問,了解不同人士的需要,設計出相應的物品便利生活。在構思、設計和製作的過程中,學生需要依照他們的構思學習所需的能力與技巧,如金工、電工、木工、編程、探測器技術等。學生每年都會「愈戰愈勇」,不斷改善發明,而隨着進階科技需要更寬廣的知識面,學生少不免需要瀏覽海外網站,了解最新資訊。這正正創造了語文學習的契機,為了讀懂海外網站所提及的概念和技術,學生們都格外用心地學習英文,甚至會在課後自發補課,從中提升英文能力。
沙灘輪椅 助人自助
說到李校長最深刻的一個發明,必定是「沙灘輪椅」。三位中一生在一次社區觀察時發現,需要使用輪椅的傷殘人士在日常生活中構成許多不便,有志往智能輪椅的方向構思。教師團隊便安排幾位輪椅使用者到校進行訪問,讓學生了解他們正在面對的困難,發現他們會因輪子被沙堵塞而不能去沙灘,因而萌生「沙灘輪椅」的念頭。而在中一學期尾聲,這組同學在老師的從旁指導下終於完成了首部「手動沙灘輪椅」,為了讓外間機構和受眾了解這項發明的細節,學生們更以全英語準備電腦簡報和口頭匯報。
李校長笑言:「『沙灘輪椅』項目來到第三年,這組同學還是在不斷創新設計,研究製作一輛『電動沙灘輪椅』。為此,他們自動接觸更多國外資訊,甚至會閱讀大量國外文章和報告。由此可見,語文只是工具,一旦學生有了目標,就自然會學習。而跨學科協作就是一個上佳方法,切實地幫助學生提升英文和其他方面的能力。」
開發新興項目 培育多元思維
近年,黃鳳翎中學積極開發新興項目,讓學生跳出固有的學習框架,從新事物中得到啟發。學校推展「IT創新實驗室計劃」,透過優質教育基金購入數十台專業級別的航拍機,學生會逐步學習航拍的安全守規、航拍機的組裝原理、操縱控制及設計電腦程式,最終使用航拍機進行燈光表演。由於涉及高新科技,英文原材料較多,學生確實需要更多時間理解。然而,正正是因為這項能有效提起學生的學習目標,學生願意了解更多,英文學習也自然事半功倍。
學校亦會定期透過閱讀獎勵計劃、校際朗誦比賽、英語週、英語戲劇訓練班、辯論比賽等活動,為學生提供練習英文的機會。與此同時,學校更帶領學生到海外交流,以實際行動擴展學生的語文知識面。於2019年,學生便到澳洲昆士蘭進行為期十天的交流學習活動,除了體驗當地文化,更與當地同學交流,全面提升英文能力。
分層教學 營造進步空間
中一新生分別來自不同小學,學習方法各異,因而有着不一樣的長處和短處。因此,為照顧學生的學習多樣性,學校推行分層教育政策,在中文科、英文科及數學科推行分層課程,務求讓教師在教學上人盡其才、因材施教;學生在學習上也各盡所能、積極參與。教學團隊會依照學生的能力制定學習目標、編寫教材及安排教學活動,中一、二級學生在修讀必修核心課程外,同時修讀基礎或進階課程。課程中也設有分層評估及課業,幫助教師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,並進行拔尖補底。
李校長表示:「我們發現不少學生並非能力不足,只是信心不足,擔心出錯。而分流學習不僅能讓老師更專注於學生的學習情況,也能提升學生的成功感,減輕挫敗感。一旦學生適應課堂並從中找到成就感,便能營造進步的誘因和空間。」
周年表演 力求進步
在種種大小活動之中,學生漸漸適應這種英文學習語境,更開始會主動發掘機會。例如在東華三院40周年匯演時,學生們便以英語演出。李校長笑指:「學生們經過八個月的練習,從單字發音、句子、段落,到整齣音樂劇,都付出了百份之二百的努力。在周年表演上,一眾東華三院的總理都對此讚不絕口。而在來年的45周年表演,我們正構思在劇本中加入更多創新元素,如STEM、人工智能等,持續進步。」